“黑心食品”、回扣、假賬……部分行業底線下滑,觸痛社會神經
  職業底線為何頻頻失守(民生視線)
  本報記者 馮 華
  《 人民日報 》( 2014年11月07日  17 版)
  為了把食客變成回頭客,湖南等地一些火鍋餐廳常年暗中往鍋底裡放罌粟殼、罌粟粉,其中一些罌粟粉,竟然是通過認證的正規食品加工廠生產的。近日曝出的此類新聞,讓不少人感嘆:食品行業的底線還在向下探!
  向來“高大上”的科研院所,最近被查出達到院士級別的科技工作者造假套用科研經費。雖然明知是個別現象,但許多人仍直呼心理上接受不了——“怎麼連科研行業都會出這種突破底線的事兒?”
  近年來,“職業底線”成為社會熱詞。“黑心食品”頻出、醫生收回扣、會計做假賬……人們普遍感到職業底線在下滑。“職業底線”為何會頻頻失守?社會轉型期的中國,靠什麼守住我們的底線?記者進行了採訪。
  ■“職業底線”頻頻失守,觸痛社會神經
  邱女士今年從北京IBM公司辭職,開了一家“純CAKE”蛋糕店。從IT行業的精英到蛋糕店主,這個跨度有點兒大。朋友們沒想到,邱女士做蛋糕店的初衷竟然是“實在受不了一些食品企業不斷挑戰下限”。她說,在這個行業,人造奶油、食用香精、人工色素以及各種叫不上名字的化學添加劑大量使用,給家人買個生日蛋糕都不能放心。“乾脆我自己來試一試。我就想看看,食品行當能不能守住初心,是不是真的不亂來就賺了不錢、經營不下去?”
  提起職業底線失守,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食品業。近年來,食品業暴露出的無底線令人觸目驚心。年年檢查年年有的地溝油、用尿素獸藥催生的豆芽、用火鹼炮製的“美白豬蹄”、用狐狸肉頂包的羊肉串、用超標的含鋁食品添加劑發起來的饅頭……周科是北京一名退休教師,他和老伴兒除了吃單位食堂的飯菜,平日基本不在外就餐。“倒不是我們特別挑剔,實在是食品安全讓人不放心,有些做法都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力。”他很不理解,現在食品極大豐富,再沒有不夠吃的情況,但為什麼質量頻頻突破底線?
  “要問當下中國缺什麼,我看最缺底線。腐敗變質的食品,也敢賣;自己喝得五迷三道,那車也敢開……正所謂職業無底線,人人拼下限。”前不久網絡上流行的一個段子,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大眾憂心。
  所謂職業,是根據個人技能參與社會分工,承擔某一行業、某一工種的具體工作,並賴以滿足一定的物質生活和精神追求。一般來講,每個行業或者職業都有著相關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職業底線”就是某一行業對職業操守、職業道德規範的最低要求。
  “現在‘職業底線’作為一個熱詞頻頻見諸報端,不是好現象。這說明社會的整體職業操守在滑坡,已經觸痛了社會的神經。”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王君超說。
  特別是一些長期形象正面、涉及面廣的行業,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底線下滑傾向,更加劇了人們的擔心。本應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職業底線遭受追問。前不久,湖南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在醫院排隊繳費時突然昏厥。家屬查看了現場的監控視頻之後,發現老人倒地後雖然現場不斷出現了醫護人員,卻遲遲無人對其搶救。曾經備受尊敬的教師,近來也爆出大學老師強吻女學生、小學教師猥褻學生的新聞。“儘管這些現象在行業里是個別的、極少數的,但由於其與人們期望值之間巨大的反差,仍對整個社會情緒、社會心理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王君超說。
  ■法律意識淡薄、轉型期社會失範,導致底線下滑
  底線是最低標準,是最起碼要遵循的規則,是逾越之後需付出巨大代價的最後屏障。這一屏障通常是長期比較穩定的。但為什麼近些年,一些行業的職業底線卻不斷沉降?
  “轉型時期社會失範是導致底線下滑的因素之一。”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梅志罡分析說,隨著經濟社會的變遷,一些在計劃經濟時代形成的行業準則、職業規範也在發生變化,轉型期的社會容易出現社會失範現象,即舊的規範沒退出,新的準則尚未完全建立。“社會失範的後果就是有時規範混亂,有時則沒有規範可以遵循,亟待我們建立新的職業準則和道德規範,這時就容易出現底線滑落。”梅志罡說,以醫療行業為例,市場經濟確立了交換原則,給錢才能看病,之前“沒錢也要給看病”的行業規範漸漸弱化,於是出現了一些被人詬病的見死不救、收取紅包等現象。再比如隨著社會的發展,出現了一些新興職業,如房屋中介、淘寶賣家、快遞員等,相應的職業規範尚不健全,也容易出現底線失守的情況。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強調,社會轉型期,人們的價值觀念受到了巨大衝擊,一些人從傳統的“以義為本、以利為末;以人為本、以財為末”變成“以利為本、以義為末;以財為本、以人為末”,凡事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人們的家庭關係、家庭倫理、人際關係等都受到挑戰,也影響了職業倫理等一系列價值觀念。人們在追求物質富足的同時,本應遵守的最基本的職業底線頻頻被物質享樂、自私自利所衝擊。
  “你可以不把職業當事業,你可以不把工作做得特別好,但也不能做昧著良心的事呀。”遼寧本溪居民劉女士去年在一家診所輸液時發生暈厥,事後發現是診所使用了來源不正規的藥物。她認為,底線失守不僅是個人道德品質的問題,而是涉嫌違法。
  “法律意識淡薄、懲罰措施過輕,在一定程度上也縱容了職業底線下滑。”王君超說。如果違反政德、醫德、師德卻不會受到懲罰,昧著良心獲利卻過得逍遙,那麼,棄守底線就會有人效仿。“違背職業道德、突破職業底線的後果是什麼?在不觸犯法律的情況下,比如說科研人員論文涉嫌抄襲、造假,有的人只是再換一份工作而已,有的人可能只是評職稱晚幾年而已。損失不大,就會讓一些人為了特定利益挑戰底線。”他分析,法律監察不到位、法不責眾,是底線下滑的重要原因。譬如去年公安部查處某跨國醫葯公司涉嫌嚴重商業賄賂事件,公開的資料顯示,行賄鏈條上至工商、物價、人社等職能部門,下至基層醫院、醫生,合作醫生開藥後第二天就把回扣打進賬。最終行賄者被抓獲,但一些收取回扣的醫生們,卻繼續執業。
  ■彰顯法治精神,讓人們敬畏底線、提升底線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採訪中,多位專家均表示,中國社會走出轉型期,有賴於進一步釋放體制活力、彰顯法治精神,用法制堤壩來守住職業底線。
  據介紹,在歐美國家,各行各業都有嚴謹的專業倫理規範,如醫葯倫理、工程倫理、商業倫理等,而且各專業公會都有專門部門制定規範,製裁違反職業道德的專業人員,吊銷他們的執業執照。王君超認為,要想讓人們敬畏底線,增強底線意識,必須拿出真刀實槍,讓底線成為真正的“高壓線”,讓人們明白突破底線的後果多嚴重,輕者受到輿論譴責,重者被依法嚴懲,職業底線才會常駐人心。
  梅志罡表示,應進一步加強法治建設,讓各行各業的職業規範、行業準則做到有法可依。對一些違背職業底線的行為進一步明確其在法律上所需要承擔的責任和後果。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依據交換原則有的醫生會見死不救,有的官員會以權謀私,這不是市場經濟的錯誤,而是人們錯誤地理解了市場經濟。”梅志罡說,今後還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通過改革釋放活力,讓市場經濟更加成熟,才有利於我們進一步確認市場的邊界在哪裡,把抽象的不具有商品屬性的東西剝離出來。
  守住職業底線,還需要制度保障。這既包括相關行業、企業制定嚴格的行為準則和職業規範並落到實處,築牢制度藩籬;也需要來自外部的社會監督機制、科學的評價體系等。
  北京市民杜女士前不久的經歷讓她對醫護人員的印象大為改善。“前幾年,身邊看病住院的朋友常提送紅包的事情,讓我們很緊張。”杜女士說,前陣子父親頸椎病需要做頸椎擴容手術,“拿到住院單時,上面就寫著‘請不要給醫生、護士贈送禮品’。我手術前還準備了一個紅包,可就是沒找到機會送。同一病房的人也說,送了紅包卻被退回來了。”
  很多受訪者表示,社會的主流還是向善的。恪守底線,除了法律法規強有力地約束外,還要讓商家和個人都感受到誠實守信、恪守職業道德帶來的好處。在雲南昆明做花蜜鮮花餅生意的商家陳紅兵說:“我們想要打造品牌,必須提供超越客戶期望的服務。比如說冬天賣鮮花餅,有的商家就用玫瑰醬,但我們堅持用速凍鮮花,口味不變,才能做長久。”如今,他的銷售額每個月都在增長。王君超表示,在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同時,不能忽視價值觀教育和職業道德素養教育,與法律、制度相比,職業道德素養定型較慢,但也管得更深,有助於從根本上提升底線。
編輯:SN06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wfnnotjbb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